5月6日下午,运达科技(300440,SZ)在成都召开2018年度股东大会,审议《2018年年度报告及其摘要》等8项议案,多名投资者以及媒体记者参会。当日晚间,运达科技公告称,《2018年年度报告及其摘要》等议案全部获得股东大会通过。
运达科技董事长何鸿云在会上表示,轨道交通行业是值得长期去做的行业,未来公司也会继续在行业里面去深入开拓和突破。从公司发展中期愿景来说,通过分析市场,从细分领域去突破,力争成为百亿级轨道交通高科技企业。
在谈到公司扣非净利润从2016年开始连续三年下滑时,何鸿云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无论从公司内部体制机制,还是从新产品启动和见效成果来看,2018年的业绩应该是触底了,2019年的业绩应该不会比2018年更糟”。
谈发展:“公司要从细分市场着手”
作为一家轨道交通智能系统供应商,运达科技主要产品包括轨道交通运营仿真培训系统、机车车辆车载监测与控制设备等轨道交通设备及信息化系统相关产品。
何鸿云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要做到兼顾高科技、百亿级和轨道交通这三者于一体的企业,通过分析市场环境,需要在细分上去做突破。”
在何鸿云看来,市场需要很多批量不是特别大、但技术水准高的产品,而运达科技要取得良性发展,“未来高技术含量、小批量、多品种会成为我们面对的市场”。
运达科技2018年年报披露,在2018年底,公司开始着手对公司组织架构进行梳理调整,将原按产品种类划分的事业部调整为按轨道交通客户类别划分的国铁业务群和城轨业务群,并于2019年初完成了组织架构调整。
对此,何鸿云认为,未来运达科技要做到有规模,又要面临小批量多品种的市场格局,因此内部体系必须与之相适应。“实际上,做好轨道交通行业需要的是积累和精修内功,行业发展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因此需要布局和积累,从资本市场来说,要考虑是希望在短时间见效,还是希望在更长的时间积累更多,走得扎实。”
“我很肯定地说,我们现在就是要把自身事情做好,使得公司能够持续发展,我们选择的是这条路。”何鸿云说。
谈业绩:“2018年应该是触底了”
2018年,运达科技实现营业收入5.2亿元,同比减少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5亿元,同比减少2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827万元,同比减少22%。
从反映主业的扣非净利润来看,运达科技从2016年开始已连续三年下滑。2016年~2018年,其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24亿元、1.05亿元、7827万元,下滑幅度分别为1%、16%、22%。
对此,运达科技董事长何鸿云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无论从内部体制机制来讲,还是新产品开始启动和见效来看,我认为2018年应该是业绩触底了,2019年的业绩应该不会比2018年更糟”。
何鸿云认为,公司之前90%的业务来自于国铁,对于国铁的投资变化,至少从过去来讲,对公司的影响还是大。客观上看,2017年铁路总公司改革后,公司一些合同不能签,或者签了不能执行,这造成了一定影响。另外,公司当初有一个并购,但最后无奈终止。
除了国铁,运达科技近来也在城轨列车智能运维系统市场展开布局。去年,公司与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广州轨道交通产业投资发展基金(有限合伙)进行合作设立合资公司广州运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何鸿云认为,现在不仅是北上广深等城轨发展较早的城市有着很多新规划,而其他发展相对较慢的城市,也在城轨领域积极布局,因此,城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都很大。
“从国铁到城轨,客户群肯定是有一定变化的,相对来说,城轨市场更加开放一点”,何鸿云表示。